為加快推進上海新型工業化,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激發人工智能產業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根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上海市職稱評審管理辦法》(滬人社規〔2021〕30號),《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滬經信智〔2021〕1195號),《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本市助理工程師/技術員聘任的操作辦法》等文件,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同意,將原上海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技術基礎類)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和上海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應用技術類)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合并,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組建上海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
現將2025年度工程系列人工智能專業中級職稱評審有關申報工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審機構和評審重點
上海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中評委”)下設4個專業學科組,受理基本專業范圍如下:
學科組 | 專業 | |
---|---|---|
人工智能基礎類 | AI基礎理論與支撐技術 | 聚焦智能學習算法、通用模型原理及AI系統軟硬件平臺建設與協同優化。 |
AI語料數據 | 面向多模態感知與理解、高質量語料構建及大模型持續進化的數據智能體系。 | |
人工智能應用類 | AI共性技術 | 涵蓋人工智能基礎算法、系統平臺、安全可信、隱私保護及全生命周期治理等通用關鍵技術體系。 |
AI賦能行業應用(AI+) | 聚焦人工智能在重點行業的融合創新應用,涵蓋機器人、大模型及金融、教育、城市、交通、能源、制造等典型場景。 |
今年評審工作的重點是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充分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鼓勵人工智能領域工程技術人員把握AI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加強AI技術原理探究、積極攻關人形機器人、大模型、技術倫理等相關技術,結合產業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落地新的應用場景,打造創新活躍、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軟環境。
在本市經濟信息化行業的電汽、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儀表電子、集成電路等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已設置人工智能學科組和專業方向。申報人可結合本人專業工作側重,自行選擇相應專業中級職稱評委會進行申報。
二、申報范圍
(一)在本市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相應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受聘助理工程師職務(崗位),擬聘任工程師職務(崗位),至申報截止當日符合以下條件之一,并符合本通知規定條件的人員。
1、具有本市戶籍;
2、持有有效期內的《上海市居住證》;
3、近2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社會保險滿12個月。
(二)下列情況者不在申報范圍內
1、當年度已辦理退休手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擬辦理彈性提前退休手續的人員。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后,因退休影響到職稱和職業資格考評、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及相關工資待遇等問題,由本人負責。
2、上一年度參加本市工程師職稱評審未獲通過者(其后有重大業績者除外,重大業績指在上次參評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或出版個人獨立撰寫的本專業論著)。
三、申報條件和要求
(一)基本條件
遵守憲法和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具有良好職業操守和從業行為。無相關不良誠信記錄,無尚在有效期中的相關處罰。
(二)學歷、資歷條件
1、獲得理工類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經考核合格;
2、獲得理工類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受聘助理工程師職務滿2年;
3、獲得理工類相關專業大學專科、本科學歷,受聘助理工程師職務滿4年;
4、對于滿足助理工程師聘用條件,先評聘助理工程師職務,后取得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須在取得學歷且工作滿一年方可按后取得的學歷申報;
5、由從高技能崗位轉到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按《關于加強本市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辦法》(滬人社?!?021〕312號執行;
6、任職資歷自按規定聘任助理工程師職務起算,計算到2025年6月30日。非就業狀態、在行政管理或工勤等崗位工作的經歷不能作為專業技術工作經歷。在計算時,因專業技術崗位變動、待崗待聘、長病假、參加全日制教育等不在本專業技術崗位工作的時間需相應扣除。受聘助理工程師專業技術職務,需提交單位出具的聘任文件或提供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統一印制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表》以示證明(上海人社—便民服務—表格下載—人事人才)。
(三)工作業績和專業能力要求
受聘助理工程師職務以來,具備以下能力的:
1、有獨立承擔較復雜項目的研究、設計工作能力,能解決本專業范圍內比較復雜的技術問題;
2、有一定從事工程技術研究、設計工作的實踐經驗,能吸收、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在提高研究、設計水平和經濟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績;
3、具有從事現代生產管理和項目技術管理的實踐經驗,能獨立解決比較復雜的生產管理和項目技術管理問題;
4、高技能人才評審重點:解決生產難題、參與技術改造革新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著重考察技能技藝、工作實績、生產效率、技術和專利發明、科研成果、技能競賽成績等。
(四)論文論著/項目技術總結要求
提交在任助理工程師期間撰寫的,與本人工作、專業內容密切相關的論文(論著)或項目技術總結,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本人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撰寫的專業技術論文1篇(合作撰寫論文原則上不超過3人)。
若申報人論文在刊物上公開發表的,須在申報系統上傳發表刊物的封面、目錄、論文內容及封底。
若申報人以外文發表的論文作為主送論文,需同時提供中文譯稿,且專家審核時以中文內容為準;非主送論文的外文論文請提供中文內容概要簡介。
2、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生產項目或工程設計項目的技術工作,獨立撰寫項目技術工作總結1篇。
以項目技術總結代替論文的,項目技術總結應闡明項目水平,并寫明本人在項目中承擔的崗位職責、專業技術能力、創造性作用貢獻以及解決的技術難題。項目技術總結須由單位審核并出具申報人獨立撰寫的證明。為確保申報人參與項目的真實性,須同時提供申報人主持或為主參與的項目立項、結項、驗收、鑒定等相關材料。
若申報人提供2篇以上論文(論著)或項目技術總結的,應確認其中1篇為主送論文。
畢業或學位論文、項目(工程)設計說明書、產品說明書,可行性研究、立項申請、驗收報告以及測試報告、產品標準、專利申請報告等不可作為送審論文。
評委會將對部分提交的論文進行重合度檢查,若申報人已進行過論文“查重”的,可將“查重”報告隨論文一并提交。職稱申報論文材料經查實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不予進入評審程序。
(五)單位工作考核及公示要求
申報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應對申報人能力、業績提供綜合評價意見和近三年工作業績考核為合格及以上材料。為確保職稱申報程序公正,所在單位對申報人提出的職稱申報情況應在相關范圍內予以公示。
(六)繼續教育要求
按照國家和本市相關要求,需完成繼續教育課程不少于90學時。具體如下:
1、公需科目。累計完成課程應不少于30學時。各公需科目培訓課程安排和報名事宜,請登錄上海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進入“學習中心”欄目,通過“隨申辦APP”掃碼登錄后,進入“人事人才”-“繼續教育學習中心”,選擇相關課程進行報名。
2、專業科目。累計完成課程應不少于60學時,報名請登錄“上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進行注冊,選擇相關課程進行報名。
四、網上申報辦法和注意事項
(一)網上申報辦法
申報人登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官網的上海市職稱服務系統,按要求用手機“隨申辦APP”注冊用戶信息,如實填寫基本資料,盡可能將所有申報信息填寫完整,并確保與紙質材料的內容完全一致。
申報人選擇所申報的評委會及專業學科組,按要求上傳全部申報材料附件。申報材料填寫和附件上傳完成后,經檢查無誤,點擊提交,打印申報表(請確認上傳附件不攜帶病毒,否則可能導致材料上傳不完整而影響評審)。網上材料填寫完整后,由系統生成申報表,申報人將單位審核意見一欄交由單位人事部門審核蓋章,同時申報人將完整的職稱評審申報表(包含單位審核意見蓋章和個人承諾簽名,PDF格式)上傳至“單位意見欄”。
申報人可在申報網頁查看評審結果,并根據評委會職稱服務平臺短信通知領取評審結果頁(歸檔用)。
評審通過人員經公示無異議后,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統一制作職稱電子資格證書。通過人員可在申報網頁、上海人社APP中查看、下載電子資格證書,并登錄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網站下載職稱評審通過人員通知文件(路徑為:首頁“項目服務”—人才服務—點擊相關職稱發文名稱—點擊下載附件,文件密碼為職稱證書號前八位),彩色打印后務必交給所在單位進行歸檔,作為單位聘用的依據。
其他網上申報事項詳見附件(附件1)。
(二)注意事項
1、評委會完成網上審核后,對通過初審的人員分配受理號(評委會也將通過申報平臺向申報人發送短信通知),申報人在收到受理號后,繳納評審費并截屏、打印付款憑證保留。
2、申報人在職稱申報系統中提交的材料作為專家評審結果的最終依據,上傳材料與提交的紙質材料必須保持一致。如有差異,以網上申報材料為準。紙質材料提交時間另行平臺通知。
3、如評委會專家在評審過程中,認為需要當面溝通的,將另行平臺短信通知。
4、按國家規定,在滬央企不參加地方職稱評審,如確有需要參評職稱,非主專業可經上級單位(相當于局級)出具委托書后申報。
五、申報材料及要求
(一)對申報人的要求
1、網上填寫完成后系統自動生成《中級職稱評審申報表》一式兩份(單獨裝訂),申報人將《申報表》做成完整(含蓋章頁)的PDF文檔,上傳至“單位意見”欄目。
2、提交的論文論著/項目技術總結一式一份。
公開發表的論文上傳時需包含雜志封面、目錄和文章頁彩色掃描件;以項目技術總結報告作為論文上傳時需包含有本人簽名的文章內容、單位出具的項目情況證明。
(二)對申報人所在單位的要求
1、申報人生成的《申報表》所填內容須由所在單位進行核實并提出審核意見。單位需對申報人各方面情況在《申報表》“所在單位核實意見”欄內明確填寫核實意見并蓋章(須寫具體內容,不能寫“情況屬實”之類)。凡未納入核實意見的內容在評審時不能作為主要業績對待。
2、申報人是事業單位編制的,單位須在核實意見欄填寫事業單位缺額申報的情況,并由本單位人事部門和上一級人事主管部門蓋章確認。
3、單位應對申報人的技術業務能力水平進行考核評價,并協助提供申報人近三年年度考核情況,填寫《單位考核評價意見表》(附件2),單位填表人簽名、單位蓋章后,原件需掃描上傳至在網上【相關表格】欄中。
六、報送材料時間、費用及咨詢聯系
(一)網上申報時間
1、網上注冊填報時間:自2025年7月1日至7月31日止(注冊填報截止日未點擊確認提交的,將視為放棄申報)。
2、網上審核及材料修改。
評委會辦公室將對提交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核,申報人須關注評審進程,若評委會審核退回,應在5個工作日內修改并再次提交。若未在要求時間內完成修改并提交的,將視為放棄申報。
(二)紙質材料核查地點及時間
地點:膠州路358弄1號樓402室
時間:以職稱服務系統平臺短信通知為準(申報期間建議關閉手機短信過濾功能)
材料目錄見附件3。
(三)評審費及繳費
評審費人民幣800元/人。
本評委會尚未開通職稱申報系統“網上繳費”功能。申報人從申報系統收到評委會分配的受理號后,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或銀行柜面轉入以下賬號,并保留轉賬憑證。
單位名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
開戶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文化廣場支行
轉賬時務必在備注欄注明:申報人姓名+2025年人工智能中級工程師評審費,如:李XX2025年人工智能中級工程師評審費。如申報人請別人代繳,必須標注申報人的姓名,而非代繳者姓名。
請在網上申報頁面“基本信息備注欄”填寫開具發票相關信息,如開個人發票,請填寫“個人”,如開單位發票,請務必準確填寫并核對單位名稱(與基本信息中的申報單位名稱一致)和稅號。發票一經開出后不予更換。電子發票將發送至個人在申報系統中提供的電子郵箱(請務必準確填寫)。
當年度未通過評審,費用不予退還。
本通知由上海市工程系列人工智能專業中評委辦公室負責解釋。通知內容及附件可在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政務公開—職稱專家—中級技術職務評審通知欄目)中下載。
本文鏈接:http://www.tiancaifz.cn/zcps/zjzc/4211.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